珐琅彩真的有那么值钱
珐琅彩,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颇具特色,釉上彩瓷中为精彩瓷器。
从康熙的色浓庄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,到乾隆时的精密繁复的雍荣华贵,使珐琅,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。集中西风韵于一身,画尽了皇家身份的高贵与荣华。
乾隆时期珐琅彩继承了雍正的风格,但枝艺上没有雍正时严谨。由于乾隆帝对粉彩情有独钟,很关心和发展粉彩的枝艺。
于是乎珐琅彩有些退后,而出现了粉彩兼珐琅彩之间的作品。珐琅彩瓷器具有哪些特点:瓷质细润,彩料凝重,色泽鲜艳靓丽,画工精致。制作珐琅彩瓷极度费工,乾隆以后就销声匿迹了。珐琅彩瓷器可以说秉承了历史上中国陶瓷发展以来的各种优点,从拉胚、成型、画工、用料、施釉、色彩、烧制的技术上几乎是精湛的。在乾隆时期出现了很多极其的陶瓷作品,但珐琅彩在制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众多品种无法比拟的。画工也不是一般的窑工,而是皇宫里面顶尖的专业画师,所以这些器物可以代表当时高的艺术水平,这些过渡时期的产品也有其较高的艺术水平。 雍正时期,雍正皇帝对珐琅彩瓷器的烧造给予了更多关心,并提出颇为严格的要求。雍正元年(1723年),随着宫廷造办处人员的扩充,以及在雍正帝信赖的怡亲王(雍正帝的十三弟允祥)的主持下,珐琅彩瓷器的制作在造办处珐琅作积极展开。
但从清代档案记载看,雍正六年以前珐琅彩瓷器的生产进展缓漫,雍正帝对此也不甚满意。究其原因,可能是因珐琅彩料需依赖从西洋进日、数量有限、必须谨慎使用、不得有误损所致。如清雍正《广东通志》记载:“西洋国,地大……雍正四年五月复遣使进贡……各色法琅料十四块……”鲁曾煌等纂《广东通志》,辑入《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》第562至561册,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,1981年)。
又如造办处档案记载:“雍正二年二月初四日,怡亲王交填白托(脱)胎磁酒杯五件,内二件有暗龙。奉旨:此杯烧珐琅。钦此。于二月十三日烧破二件,总管太监启知怡亲王。奉王谕:其余三件尔等小心烧造。遵此。于五月十八日做得白磁画珐琅酒杯三件,怡亲王呈进。”
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绘画以花鸟、山水、人物和西洋女人为主,并配御题诗句。此时又出现了轧道工艺,随之而来就有了非常优锦地开光的山水、人物、花鸟纹饰,这一新的工艺实质上也不是珐琅彩了,而是粉彩,也叫“绿里粉彩”。——央视鉴宝天下
怀化艺术/工艺/收藏品相关信息
2021-05-20
2020-12-31
2020-12-25
2020-12-11
2020-12-06
2020-11-17
2020-10-22
2020-09-28
2020-09-18
2020-08-26